小店家必學!為什麼營業額高,但利潤卻很低?善用一招變身獲利體質
Pocast 收聽連結: 產品賣爆,就代表賺錢嗎?「明明我賣出滿多商品的,怎麼戶頭現金越來越少?」
俊豪眉頭深鎖著。
2年前,俊豪為了自己能掌控時間,辭去公司工作,自行創業
成了好野人披薩行動餐車的老闆,但卻是另一個煩惱的開始。
披薩的銷量很好,常常沒幾個小時就完售,但俊豪最近察覺到不太對勁,因為帳戶內的錢,好像沒變多。到底是什麼原因?左思右想,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!?
營業額節節高升,淨利與現金卻異常的少,這類問題往往潛伏在許多小店面或是中小企業裡,活像個未被診斷出的慢性疾病。
經營者們對病兆可能是後知後覺,甚至不知不覺。然而,它背後隱藏的風險,輕則削弱長期競爭力,重則發生賺很多錢還突然倒閉(所謂的赤字倒閉)的情況,不可不防。
造成營業額很高,利潤或現金卻過低的關鍵原因,來自收入、成本兩個層面。
收入方面
問題大多都出在定價上
1.定價錯誤: 沒做好市調、SWOT分析導致初期價格設定過低,且沒有擬好配套銷售策略
2.定價後管控不佳: 定價適宜,但後續管理不佳,以致超出預算成本,侵蝕利潤
舉例來說:俊豪開的披薩店,同樣品項別人賣$100,他賣$90,當然門庭若市,但當沒搭配其他有利潤的品項販賣時,會有生意很好的錯覺,不僅賣多賺少,還打壞市場行情,賠了夫人又折兵。
另一方面,當定價本身雖然沒有問題,但俊豪製作披薩時,因為不熟練而做壞,導致耗用原物料過多,這時候,我們就得回歸到-成本管理的課題來去思考,是不是需要修正流程或工具了。
成本方面
簡單舉3種較顯著的管理不良為例
1.
製造管理不良
2.
庫存管理不良
3.
銷售費用管理不良
製造管理不良
製造管理不良,常發生在餐飲及製造業,由於產品製造的過程需要經歷多道工序,以至於投入的原材料,最後不見得都能完全變成貨品。
舉個例子,假設
1.
一片Pizza售價3元
2.
一公斤麵粉40元,可產出60片Pizza,每片成本0.67元
3.
俊豪因為技術不佳做壞很多或是過於浪費材料,導致一公斤只能做出30片,每片成本1.33元
如果生意很好,每個月可以賣5,000片Pizza,預計利潤為11,650元。但因製造管理不當,實際利潤縮減為8,350元,利潤相差3,300元。
預計利潤計算方式:(3-0.67)X5,000=11,650
實際利潤計算方式:(3-1.33)X5,000=8,350
可見在薄利多銷的時代,製造管理不當流失掉的利潤,就如同沙漠裡的水,莫名蒸發,可惜至極。
庫存管理不良
庫存管理不良,一般以電商或買賣業最為明顯。因為商品的銷售程度與否,非常考驗老闆們挑貨的眼光。
如果選品市場不喜歡(業界俗稱-挫組),一般按理講,30天就應該賣掉的貨品,可能拖到70天還在倉庫,而為怕]觸景傷情,存貨就會被置放在遙遠的那方,眼不見為淨。
由於沒有定期檢視庫存金額,適時把它販賣變現,就會產生熱銷組賣$80萬,卻潛藏了$300萬庫存的窘境。因此雖然營業額攀高,卻不見得真正帶來淨利和現金流。
銷售費用管理不良
銷售相關費用,譬如廣告,老闆們通常為了多曝光增加營收,都很捨得砸錢購買廣告。
但我們也發現,類似的行銷支出沒有持續地去追蹤檢視時(例如花1元的廣告費,有沒有帶動多少$的營業額上升?),就很容易形成費用黑洞,無聲無息侵蝕利潤。
那麼,有沒有任何工具,能診斷出上述這些經營慢性病呢?
有的,就是我們常說的-財務報表
善用財務報表變身獲利體質
符合現況的財務報表,在日常營運中,扮演著一位默默在經營者身旁的知心好友角色。舉凡上述製造、庫存或費用的管理問題等,一般都能從報表上的數字,例如:成本率、存貨周轉率等等,看出端倪。
可惜的是,台灣大多為製造和傳產起家的企業,老闆們往往重視業績,技術研發管理多過於財務管理。
而許多小店面老闆例如餐飲、服飾或網拍賣家,也因為一人身兼多職,或是沒有財務基礎概念,導致沒有作帳或帳務內容不清,資訊失真,才忽略這位好友拉響的警鐘,最終影響營運。
創業維艱,經營從來不易,每滴努力的汗水應該都要能落地生根,開出更美麗的花朵。而老闆們,平日除了對店面公司澆水施肥外,應同時運用財務報表,這類溫濕度計等工具,相輔相成,才能讓花開花落生生不息,生意能夠永續經營。
0 Comments:
張貼留言